科学技术哲学学科所依托的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原自然辩证法研究室)成立于1960年七乐国际_首页,是我国最早开展自然辩证法研究与教学活动的机构之一七乐国际_首页。现有教师11人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其中教授4七乐国际_首页、副教授4人七乐国际_首页、讲师1人七乐国际_首页。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七乐国际_首页,在李昌校长的倡导和支持下,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关于工程技术辩证法研究七乐国际_首页,在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七乐国际_首页。特别是发表于《红旗》杂志上的两篇文章(1960/1961),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重视与赞扬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由此形成了本学科面向工程技术实践的技术哲学研究传统七乐国际_首页。1979年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在全国首批招收自然辩证法专业本科生及硕士生,1981年成为我国首批科技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七乐国际_首页,迄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百余名七乐国际_首页。目前,学科下属三个研究机构:科技史与发展战略研究所七乐国际_首页、技术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所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分别围绕技术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技术认识论与技术创新研究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生态哲学与伦理学研究等三个研究方向开展工作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近年的学术研究正在向科学哲学和网络哲学方向拓展。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软科学计划项目七乐国际_首页、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点项目、世界自然基金项目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国际绿色和平基金项目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内外重要研究课题近20项七乐国际_首页,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七乐国际_首页,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三等奖10余项。
标志性研究论文
关士续.马克思有关技术创新的一些论述.自然辩证法研究七乐国际_首页,2002(1).
关士续.区域创新网络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自然辩证法通讯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2002(2).
黄丽华.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高技术政策研究.管理科学七乐国际_首页,2003(3).
马云华.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互动的内在动因七乐国际_首页,自然辩证法研究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2003(10).
孟庆伟七乐国际_首页,刘铁忠.从共享到原创:自主性技术创新中的知识演化.科学学研究,2004(1).
孟庆伟,刘铁忠.企业自主性技术创新中的知识流动.自然辩证法研究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2005(1).
王大洲,关士续.技术哲学、技术实践与技术理性.哲学研究七乐国际_首页,2004(11).
王大洲,关士续.走向技术认识论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2003(2).
王大洲.关于大学科技园的一个网络分析.科学学研究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2004(2).
谢咏梅.中国1978-1988国家技术观的演进路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2002(4).
徐奉臻.现代化:重构自然辩证法的新学术生长点.自然辩证法研究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2002(12).
徐奉臻.转型及其怪圈:1961-1965年经济调整时期中国的技术观.自然辩证法研究七乐国际_首页,2003(8).
叶平.非人类的生态权利.道德与文明,2000(1).
叶平.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21世纪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2004(12).
叶平.生态哲学视野下的荒野七乐国际_首页,哲学研究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2004(10).
朱凤青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观察与理论的绝对区分与相对区分.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3).
著作或教材
关士续.技术与创新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2004.
刘耳等译.罗尔斯顿著.哲学走向荒野.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孟庆伟等主编.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2004.
米加宁,黄丽华.航天产业制度创新和竞争力研究.黑龙江科技出版社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 2003.
王大洲.技术创新与制度结构.东北大学出版社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2001.
王大洲.知识、场域与创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七乐国际_首页,2004.
徐奉臻等.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当代中国出版社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2001.
叶平(参编).环境伦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2004.
叶平等编著.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七乐国际_首页,2004.
叶平等主编.中国绿色大学研究进展.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七乐国际_首页,2001.
叶平.环境哲学与伦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叶平.回归自然:新世纪的生态伦理观.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叶平主编.道法自然:生态智慧与理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七乐国际_首页,2001.
叶平,生态伦理学(第2版)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2004
重要科研项目
王大洲.企业创新网络的进化机制七乐国际_首页、治理模式及其案例研究(79900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0.1-2002.12
徐奉臻(3).科学发展观的学理基础与东北区域发展应用研究(04ASH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04-2006
关士续,王大洲.区域创新网络与大学科技园的创新主体与功能定位研究(2001DG000035).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2001.9-2003.8
王大洲教授(2).黑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功能定位与治理结构研究.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2004.1-2005.6
叶平.全国原始森林本底清样调查及周边社区替代产业研究(GP2002-01).绿色和平基金项目,2002.6-2003.6
叶平.哈拉海湿地本底清样调查及逼呃止蔩首页;でJ窖芯浚?/span>20027146).黑龙江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2002.4-2003.9
孟庆伟.关于我省企业由引进创新向自主创新过渡机制的研究(GCD2D211).黑龙江省软科学攻关项目,2002.7-2003.12
叶平.中国绿色大学精神资源和硬件基础建设(WWF/GU2002).世界自然基金会基金.2002.6-2004.12
科研成果重要奖项
1.王大洲.技术创新与制度结构(专著).省社科一等奖.2004
2.王大洲七乐国际_首页、关士续.技术知识与创新组织(论文).省社科二等奖.2000
3.王大洲、关士续.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现状分析(论文).省社科二等奖.2002
5.徐奉臻.历史视野:改革与现代化研究(专著).省社科二等奖.2002
6.孟庆伟.制度创新在民营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及其对国有企业的借鉴意义(论文).省社科三等奖.2004
7.徐奉臻.东学西渐冲击下中国的现代化思潮(论文).省社科三等奖.2004
8.王大洲.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维度(论文).省教育厅社科一等奖2000.
9.徐奉臻.历史视野:改革与现代化研究(专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
10.徐奉臻.构建一元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博士生公共理论课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研究.省教育学会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04
11.叶 平.消失的哈拉海(电视片).中国新闻大奖一等奖.2000
12.叶 平.远去的大荒(电视片).中宣部七乐国际_首页七乐国际_首页、文化部“五个一”工程奖. 2001
13.叶 平.森林伦理与多价值森林管理(研究报告).国家林业部梁希奖.2000
14.叶 平.哈拉海湿地应建立?;で畚模?/span>.省政府优秀决策建议一等